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11课--“怎么做才叫精神分析呢?”
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11课
“怎么做才叫精神分析呢?”
结束了前十次的感觉课,从第十一次开始,我们就正式进入咨询框架的学习了。我们从精神分析的理念和框架入手,去了解精分取向的咨询应该是怎样的。在这一期的课程里,同学们的问题明显多了起来,可以看到大家对咨询的操作有多么大的热情、好奇与期待。虽然前十次我们也会根据内容进行咨询模拟的提问,但是似乎都是碎片化的感觉。这期开始进入咨询框架,在一个大背景下去发问,虽然依旧会卡壳,但是似乎可以整体些了,好像踩在了门槛上。
精分的理论是无论在咨询中何时都要放在心里的,那是会谈进行中发现问题、进行探索的土壤。首先需要明确的,就是心理咨询师要很清楚在咨询中需要注意的两个基本现象:一个是移情,一个就是强迫性重复。移情就是把早年的关系模式和情感置换或套用到现在的现实关系中。而强迫性重复就是在某一处的固着和卡住,导致那一处无法畅通,于是在现实生活中,会将某种思维、态度、行为一再地重演。咨询师尤为重要的,是在来访者的谈话材料里,片断性或闪烁着出现这两个现象时,可以敏锐地抓住它们,并针对这两种现象向来访者呈现、甚至解释。当然,最开始的时候,解释是不管用的。我们首先要确立的是来访者对咨询师彼此信任的关系,形成稳固的工作联盟。
在这个过程中,需要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到有深度的共情,并能够对他怀抱着好奇,去发问,更深入地了解,并且借助咨询师的好奇,引发来访者的好奇。一个人可以随时保持对自己的好奇,那么他达到内省和修通,也就不远了。那个好奇,我想是非常重要的。在过去十次的课程中,大家在案例讨论环节中,也会有许多好奇,并且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幻想。怎样在保持共情、不粗暴的情况下,去曝露我们的好奇呢,我想,大概就是我们都要知道,那些幻想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投射或认知发展出来的幻想,确有必要,但是却不一定准确。如果我们觉得“来访十有八九就是这样的”,那么,那个好奇心也无法真正地保持下去,并且起到作用。在工作联盟稳固地形成后,前文提到的两个基本现象,包括来访者的防御机制、心理冲突才会出现。那之后,解释才会起到作用。在这里,共情是支持性的力量,解释是揭露性的力量。如果只有解释没有共情,那么解释将成为一种粗暴式的分析。这里,周老师抛出了精神分析的定义和特点:既往现象与目前现象的联系,认识防御理解移情,形成更适宜的行为模式的过程。并且,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以谈话形式进行的深层探索。其中包含许多的情感和欲望。关注防御机制、心理动力的分配,需要处理移情和阻抗、强调治疗关系、重视心理冲突、需要对信息和经验进行重组与整合等等。我想,这些通过学习我们大概都了解了,但有没有深入地内化到心里呢,应该还远不足够。所以在很多模拟咨询的提问环节,我好像依然难以张口,似乎有一堆话要说,但总觉得不够精准,也不简练。可能就是因为,那些学习还没有完全内化,可以转化成我自己的语言。
我们进入首次会谈的环节。周老师抛出了一些经常会遇到的来访者的问题,依然是模拟咨询的回答。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问题:“你能给我保证吗?保证我能好起来吗?”在讨论环节,大家给出许多答案。我也说了我的答案,但是却有犹豫,我觉得我不能给出保证,但是转念会想,如果我是来访者,我一定会愤怒,如果你不能给我保证,那么你的专业哪里去了呢?周老师的回答是不能给保证,但是我们能作出的保证就是我会尽我全力地去了解你,用我的专业去陪伴你一起探索。我想这个回答更为真实吧。我们在很多来访者的常问问题中,看到了他们背后深深的焦虑。我想,这也是一种共情吧,虽然没有宣之于口,也不是在合适的咨询室场合。
这一期课程里,非常强调的也是督导,在最开始我们接个案,尤其是长程时,是非常需督导的。周老师说,督导就是我们请来给我们保驾护航的人。因为督导处于一个中心轴的位置,可以看到全局,并且与被咨询师一起去对咨询中的类似移情、反移情、阻抗等问题的发现和讨论。在那个过程中,咨询师不仅可以补全自己的专业漏洞,还可以分析自己,发现那些部分是他需要在个人体验中得到解决与修通的问题。周老师说:一个能弯下腰去接受督导的咨询师,他就已经放下了自己身上很多自恋的部分了。
最后,我很想谈谈“修通”。我一直在想,心理咨询要走向何处呢?在课程中也有同学问过,是幸福感吗?是成功吗?是解决了病症或表面症状就ok了吗?我想那离修通还不够。修通应该包含某一个水渠的修通,也有这个人整个生命状态的修通。我经常看到的状况是,一个人经常参加工作坊、也接受个体咨询,还会上各种各样的课程,上完之后,会大呼自己“修通”了。但在我看来,只是“修而不通”。因为今天认同A,明天认同B,一会学正念,一会学精分,一会又进入身心灵的圈子,好像所有方法都对他有帮助,但是那些帮助和改变,包括那些认同和内化,却都不稳定也不持久。用周老师要求咨询师的话来说:“那个人能不能稳定的站在那里。”很多人是不能够的。咨询师自己的修通也很重要吧,一个人当然需要多多尝试,但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,如果学习了精分,发现很有帮助,就要沉下心,以此为主体地琢磨深,揣测透,常常去进行感受层面的体验,指向自己过去的创伤或当下生活的疼痛,这些我想是指在“我”、“我和你”、“我和周遭环境”的关系——这个体验应该是去觉察自己的移情和反移情,分清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,这些工作,都是“当下”的事情。
所以,好像没有那么着急地要“自我成长”了,因为如果可以随时对自己好奇,成长应该是可以发生在每个“当下”的事情。